首席观点

让他三尺又何妨:中美贸易协议的启示

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        丁安华


一、疫情下的中美贸易:相互依赖增强

近年来,中美在政治、经济、科技和外交上摩擦不断,脱钩论甚嚣尘上。不过,与人们的直觉相反,今年疫情暴发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呈现出乎意料的“韧性”。以中国出口看,今年2月至8月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由13.6%升至19.0%(图1);以美国出口看,二季度对华出口率先回升(图2),出口中国市场的份额由5.2%升至8.0%,而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仍处于负增长区间。

图1:中美之间的出口市场份额上升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2:美国二季度对华出口率先回升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中美双边贸易在疫情困难时期的互相依赖,说明两国在过去三十年构建的经贸关系具备相当韧性。另一个因素,就是中美之间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,即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》(以下简称“协议”)的影响。

二、《协议》的内容与目标

《协议》的核心是中国扩大自美进口,要求2020-2021年“中国应确保在2017年基数之上,扩大自美采购和进口制成品、农产品、能源产品和服务不少于2,000亿美元”。其中,2020年扩大进口目标为767亿美元,包括329亿美元制成品、125亿美元农产品、185亿美元能源、128亿美元服务。

《协议》目标是以增量来描述的,即以2017年为基期扩大进口。而2017年是中国自美国进口(或美国对华出口)的峰值(图3)。具体测算商品和服务的年度进口金额时,存在一个如何理解基数的问题。我相信两国的谈判团队对基数的理解不会有歧义,但从外界看,基期数据的口径仍模糊不清:究竟是基于中国进口数据还是美国出口数据?中美数据的差异,可能来自于转口贸易、运输/保险成本以及关税等方面。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事实清单(Fact Sheet)倒推出来的2017年基数,不仅高于美国当年的出口数据,也高于中国的进口数据(表1)。一种可能的解释是:美国事实清单的目标金额是其附件所列558种商品(HS四位编码)分项进口目标的加总,而每一分项的基数很可能是单独选择的(注1),即一部分商品进口以中国数据为基数计算,另一部分商品进口以美国数据为基数计算。协议文本只约定了大类商品/服务的总增量,并没有给出558个分项商品的具体目标,这加大了外界评估协议执行进度的难度。

图3:2017年美对华出口是贸易摩擦前的峰值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  

表1:基于不同数据口径计算的2020年中方自美进口目标(亿美元)

资料来源:USITC、海关总署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三、上半年完成《协议》年度目标的25%

根据中美两国的公开数据,我们对上半年协议执行情况进行了估算(注2)。商品进口方面,两个口径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:制成品、农产品和能源三大类协议商品进口额合计完成全年目标的23%;线性估计对应上半年时点目标完成率46%(图4和图5)。服务进口方面,受出入境限制的影响,上半年中国的服务进口不增反降。根据美国出口数据(服务贸易仅有美方数据),上半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累计同比下滑33%,二季度单季同比下滑43.5%(图6)。美国对华服务出口191亿美元,按金额计完成率约为全年目标的28.1%;线性估计对应上半年时点目标完成56.3%(图7)。

整体来看,上半年中国自美进口商品和服务共521亿美元(美方口径),《协议》总采购年度完成率为25%,半年时点完成率50%。

图4:《协议》商品进口目标完成率(美国数据口径)

资料来源:U.S. Census Bureau、PIIE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5:《协议》商品进口目标完成率(中国数据口径)

资料来源:海关总署、PIIE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6:上半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大幅下滑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7:上半年服务采购全年目标完成率28%

资料来源:U.S. Census Bureau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四、目前《协议》执行明显提速

观察协议执行的“动能”(进口当月同比)更有意义。进入二季度,中国从美国进口和采购逐步提速,特别是能源产品。根据中国进口数据,二季度以来我国自美进口金额显著回升,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增速高于其他国家(图8)。8月自美进口同比增速1.8%,自非美国家进口-2.4%。从分项数据看,二季度以来协议相关商品进口增速显著回升,由负转正,高于其他非协议商品(-13%)(图9)。

1-8月美国口径下,《协议》商品全年目标完成进度为33.4%;中国口径为32.5%,均较1-6月提升近10个百分点。

图8:二季度我国自美进口增速高于非美国家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9:上半年农产品、能源进口同比为正增长

资料来源:USITC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五、全年协议完成情况评估

评估全年《协议》完成情况,需要逐项分析。数据上,制成品采购两国口径的差距不大;农产品采购中方口径高于美方口径;能源采购美方口径高于中方口径;服务贸易数据目前只有美方口径数据。

(一)农产品

依据美方数据,1-8月农产品采购完成全年进度的28.7%,比上半年提速9.3个百分点(图10)。

由于占据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近六成(2019年54%),大豆进口对《协议》农产品采购目标的完成至关重要。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同比增长13%,但自美进口大豆增速为-53.7%,主要由收割季节错位导致。上半年南半球大豆正值收割旺季,我国自巴西进口大豆占比73%,从美国进口仅占17%。美国大豆的主要收割季在10月份,相信下半年将迎来美国大豆进口旺季(图11)。我国大豆供给长期依赖进口,且目前大豆库存位于低位,为增加采购美国大豆提供空间。进入三季度,中国采购美国大豆开始加速。7月开始,美国农业部(USDA)陆续披露中国买家签订大规模大豆采购合约,8月6日单周购买量创2016年11月以来最高。

过去几年,我国大豆进口均在350-460亿美元之间,若2020年进口总量达近年高位,在不影响我国与巴西、阿根廷大豆贸易的情况下,预计最多可以自美进口210亿美元大豆,较2017年增加50%,对应《协议》中今年农产品进口目标的60%(图12)。

图10:农产品进口执行进展

资料来源:U.S. Census Bureau、PIIE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11:大豆购买具有明显季节性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12:我国自美进口大豆仍有较大空间

资料来源:海关总署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13:我国自美购买其它农产品大幅增长

资料来源:Macrobo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除大豆外,我国对其他农产品采购实现了强劲增长,1-8月累计同比增速达76%。其中,猪肉的采购同比增速大幅提高,1-8月累计同比增长251%(图13),占农产品采购的比重从去年末的6%升至今年1-8月的13%。此外,根据美国农业部高频数据,7-8月我国加速购买棉花、玉米、高粱等农产品。考虑相关农产品收获期都在下半年,采购有望进一步加速,与历史规律相符。综合来看,除大豆外其他农产品采购全年增速有望超过90%,对应《协议》中今年农产品进口目标的40%。

综上,进取情形下,今年我国采购美国农产品的目标仍有可能实现。

(二)能源类产品

1-8月能源采购完成进度偏低,且中美两国口径差异较大。按孰高原则也只有18.4%(美方口径,图14)。原油占中国自美进口能源产品的八成,但一季度采购金额明显受到价格大幅下跌的拖累。随着油价在5月回升,原油采购金额同比增速大幅回升,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28%。5月单月进口创2013年有数据以来最高。5-7月,我国自美原油进口金额已恢复至疫前水平,处于贸易摩擦开始前的高位。

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源自中东、西非和俄罗斯等地区,美国的份额一直很低(2%)。完成《协议》目标需要调整进口来源的结构,考虑到原油采购主要由政府企业主导且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,全年仍有可能实现协议目标。

以当前原油价格水平计($41美元/桶),完成协议目标需自美进口原油7,500万吨。假设今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增长10%(过去五年均值水平),则我国自美进口原油占比将由2%大幅提升至13%,对其它来源地份额形成一定挤出(图15)。

图14:5月原油自美进口开始提速

资料来源:U.S. Census Bureau、PIIE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15:协议目标下我国自美进口原油占比大幅提升

资料来源:海关总署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(三)制成品

1-8月制成品进口累计完成率约为40.0%(美方口径,图16)。制成品包含的协议商品种类(HS4位编码)最多,占558项中的295项。1-8月中国自美进口制成品累计同比增速为2.7%。占比最高的制成品分项包括集成电路(占比16.4%)、汽车(占比14.7%)、半导体制备设备(占比7.4%)和医学仪器(占比6.5%)。

制成品采购完成协议目标有较大难度。原因有三:一是从分项商品看,占比最高的四个分项涨跌不一,近期并无明显改善。其中,集成电路进口保持较强韧性;半导体进口增长强劲但增速快速回落;汽车进口增速大幅下挫,虽然8月单月显著回升,但累计同比仍为-28.2%;医疗器械进口仍处于负增长。二是制成品项目进口弹性较小,从过去三年经验来看,月度波动并不显著(图17),8月当月同比增速已创近三年新高,下半年持续回升动力有限。三是制成品项目分项较多,进口主体多元而且多由市场主导,政府推动进口的能力不足。

我们预计,乐观情形下,制成品采购目标的最高完成率约三分之二。

图16:制成品采购执行进度

资料来源:U.S. Census Bureau、PIIE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17:制成品进口累计同比增速波动较小

资料来源:U.S. Census Bureau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(四)服务

新冠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冲击巨大。1-7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显著萎缩,逆差大幅缩窄43.4%(图18)。旅行、运输、知识产权使用费三大主要分项的逆差均大幅缩减,分别下滑46.8%、29.6%和7.9%(图19)。旅行项(含留学、旅游、就医)占总服务贸易逆差的八成左右,疫情之下旅游项几乎完全停顿。运输项近期虽有所修复,但仍大幅低于疫前水平,7月当月同比-28%。知识产权服务方面,中美贸易摩擦将对该项持续形成拖累。

我们预计,今年服务进口将大幅缩减,协议目标的最高完成度仅为二分之一。

图18: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缩窄41%

资料来源:WI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图19:旅行、运输项目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

资料来源:WIND、招商银行研究院

综上所述,乐观情形下,预计今年协议目标完成水平约60-70%。商品进口整体最高完成协议目标的80%,其中农产品和能源存在完成目标的可能,制成品最多完成目标的三分之二。服务采购无法实现年度协议目标。

六、中美贸易关系展望

随着《协议》于今年1月15日正式签署、2月15日生效(美东时间),历时两年多且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终于偃旗息鼓,双方对加征关税按下暂停键。根据《协议》安排,双方会定期举行各层级会议,包括“指定官员”的每月会谈、“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办公室”负责人的每季度会议、定期宏观经济会议,以及每6个月的“贸易框架小组”(Trade Framework Group)会议。

在双方政治、外交和军事对话机制不畅的情况下,《协议》的对话机制可能超出贸易范畴,在当前中美关系极度动荡的时刻,成为两国之间为数不多的制度性对话通道。

基于上半年《协议》执行大大落后于时间进度,本应于8月15日举行的第一次“贸易框架小组”会议取消,引发市场诸多联想。后来,在双方共同努力下,会议在当月25日举行。会后中美双方分别发表声明,表示将继续推动《协议》执行。

《协议》中规定了双方争端解决机制,如一方认为另一方的行为不符合《协议》,可通过申诉发起争端解决程序,由“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办公室”评估后,以最高效的方式(in the most efficient manner)进行双方磋商。若双方达成共识,可调整协议;若双方不能达成共识,被申诉方可退出协议。

总体来看,今年我国对美国商品的采购难以全面实现《协议》目标,双方应该都有思想准备。从首次“贸易框架小组”会议的会后声明来看,美方对《协议》执行进度的心态微妙,对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演进提供了启示。

首先,美方难以承认中方完成了协议。其次,美方应当也不愿意对协议做出有利于中方的调整。《协议》约定,“如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双方不可控的不可预料情况,导致一方延误,无法及时履行本协议的义务,双方应进行磋商”。现实中新冠疫情不可抗力影响已经发生,但要承认这点似乎与特朗普一贯的撒泼赖皮性格不符。最后,美方也难以退出协议。疫情蔓延之下,美国经济仍然疲弱,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不降反升,《协议》的继续执行对美国经济明显有利。

在我看来,美方的最优回应就是延续《协议》框架,回避对数量性目标的定量评估,而注重对结构性问题的定性评估。这与美方8月25日声明的立场一致,暂时搁置《协议》执行的分歧,用时间换取空间。下次高层级会议在明年2月15日,届时美国大选结果已经揭晓,中美贸易或将迎来全新的框架。

七、启示:让他三尺又何妨

在中美关系全面倒退的背景下,中美贸易由于《协议》的存在而具有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2018年以来,中美双方历经13轮艰难谈判,其积极意义不在于谈成什么样子的协议文本,而在于谈判过程本身,这一点启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深刻的。

回顾二十年前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(WTO)的谈判和这次的贸易协议谈判,我们都很容易将重点放在了最终的协议文本。不管是当时为加入WTO而做出的承诺还是现在关于扩大从美国进口的承诺,都有人说我们让步太多。在激进民族主义抬头的今天,甚至有“不平等条约”的夸张不实之说。

如何管控中美关系?关键在于“谈”。避免最坏的结果,需要回到谈判桌,而不是隔空对骂。谈判就要准备做出妥协和让步。美方不愿意退出《协议》,仍希望中国能继续扩大从美国的进口。既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,不管是贸易领域,还是其它议题,让他三尺又何妨?

注释
1-参见https://www.csis.org/analysis/mystery-math-us-china-phase-1-purchase-figures-do-not-add
2- 中方数据来自“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”;美方数据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(USITC)网站。

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,部分业务以当地网点的公告与具体规定为准。